一、市场规模与结构调整
2025年全球商用显示市场规模预计达2550亿元,同比增长2.3%,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590亿元。尽管2024年中国商用大屏销售额同比下降4.0%至494亿元,但细分领域呈现结构性增长:小间距LED销售额增长14.0%至118亿元,LCD拼接屏增长4.8%至69亿元,而交互白板和广告机受需求波动影响分别下降3.5%和39.4%。这一分化反映出市场对高端化、定制化产品的偏好,例如教育领域液晶黑板需求量在2020-2024年实现“两年翻番”,推动主流尺寸从65英寸向85/86英寸升级。
二、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
1. Micro/Mini LED量产加速
京东方晶芯珠海基地于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MLED直显产品量产,聚焦高端商显市场;熙泰科技Micro OLED项目投产,年产能达300万块模组,主要供应AR/VR终端。辰显光电发布全球首款TFT基Micro-LED纹理屏「幻境InviLux」,支持木纹、金属纹等定制化效果,息屏状态可与环境无缝融合,在智慧家庭、高端零售领域展现潜力。
2. 交互技术升级
电容触控、激光触控等技术提升交互体验,例如TCL商用推出纯平红外、G-sensor电容等技术,满足医疗专显、高端展览等场景需求。
3. 大尺寸与透明显示
Omdia预测,2025年85英寸及以上电视和公共显示器出货量将增长34%,100英寸及以上LCD电视显示屏出货量首超100万台。Goodview透明OLED屏在零售门店的应用,为橱窗展示和数字标牌提供了新形态。
三、驱动因素与政策红利
1. 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化
– 智慧医疗:医院信息显示终端需求增长,如电子病历屏、手术示教系统等。
– 智慧零售:Costco北美门店采用海信广告屏,推动数字标牌在连锁零售中的规模化应用。
– 智能安防:小间距LED在指挥中心的渗透率提升,海康威视等企业通过AI算法优化视频监控效率。
2. 政策支持与设备更新
国家发改委2025年设备更新政策将电子信息、安全生产等领域纳入支持范围,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推动企业采购高端显示设备。例如,教育领域的液晶黑板、医疗领域的诊断屏等产品受益于政策补贴。
3. 供应链自主化
国内偏光片、驱动IC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,降低对进口依赖。成都等地通过产业链招商对接会,推动Mini/Micro-LED玻璃基板等关键材料本地化生产。
四、竞争格局与区域动态
1. 头部企业主导市场
利亚德、洲明科技在小间距LED市场份额合计超20%,视源股份旗下Goodview占据交互白板市场主导地位。传统消费电子品牌如TCL、海信通过技术优势切入商显领域,2024年TCL商用营收达7亿元,目标2025年翻番至15亿元。
2. 区域市场分化
– 中国:成都、深圳等地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产业链企业,如辰显光电与14家企业签约超6000万元供应链项目。
– 海外:海信商显中标Costco北美门店项目,TCL在东南亚布局子公司,加速全球化布局。
3. 新兴品牌崛起
炬明科技等企业通过线上渠道和定制化方案快速扩张,产品覆盖高端零售、安防监控、指挥调度等领域,服务泡泡玛特、吉林市政等大型客户。
五、挑战与应对策略
1.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
地缘政治导致面板供应波动,企业通过“墨西哥组装+中国核心部件”模式分散风险。京东方、TCL等厂商在东南亚设厂,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。
2. 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
奥维云网指出,商显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,厂商需加强技术创新。例如,辰显光电通过Micro-LED拼接光学表征标准,将拼缝宽度控制在20微米以内,提升产品差异化。
3. 需求波动性
经济下行可能抑制部分行业采购,企业需聚焦高增长领域。IDC数据显示,电竞显示器在中小企业渗透率提升至25.9%,成为商用市场新增长点。
六、未来展望
2025年商用显示市场将呈现“高端化、场景化、全球化”趋势:
– 技术融合:AI、物联网与显示技术结合,推动智慧座舱、AR会议等创新应用落地。
– 绿色转型:能效标准升级倒逼企业推出低功耗产品,如京东方MLED直显产品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30%。
– 出海加速:国内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定制化服务,抢占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份额。
总体而言,商用显示行业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驱动下,将成为显示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,预计2026年中国典型商显产品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7%。